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

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

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
咨询热线 010-65815258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主营业务 > 梳棉机

50后60后的童年时代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

来源: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25 11:41:52

  1949年,新中国建立,掀开了中国历史上崭新一页。在新中国建立的五六十年代,也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实施的是计划经济模式。本文笔者就讲述那时代计划经济模式下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,也给50后60后勾起自己的童年记忆。

  强调一件事,本文笔者是80后,没经历过那时代,但长辈们都经历过。虽然长辈们都回忆那时代生活贫穷,生活简单朴素,就如一首民谣唱的:“四个兜的中山装,小米高粱吃得香,几户人家一个庄,走亲访友靠步量。”

  能够正常的看到,那时代没有现代旗袍婚纱韩式等花样服装,没有大鱼大肉生猛海鲜,没有现代电动车汽车高速公路高铁,物质生活水平不高,但人民生活单纯,也是一种幸福感。

  笔者也只是想说,如我外婆也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,乃三线城市里的拉煤工人,我外公在三年大饥荒时候去世了。当时,我外婆凭借着一个弱女子的力量,能养活四个孩子,我舅舅能读得起中专,也好在生活在计划经济下的毛主席时代。而且,当时政府为了照顾我外婆的家庭是孤儿寡母,四个孩子在初中毕业时候,都没被上山下乡,都被分在城市工厂里当工人。可以看到,那时代是很照顾穷人的。

  而且,长辈们都怀念那时代人心的单纯,没有过多的勾心斗角,社会提倡的都是“学习雷锋,为人民服务”。在五六十年代,人民有着革命的激情,心中的理想,用这些理想引领自己的生活。在那时代,人民工作繁忙杂乱,却没有一点怨言,生活清苦却没有牢骚,遇到困难也不气馁,这一切也在于那时候有理想有信仰!反正笔者现在也听到不少老人家感叹,那时代多么单纯呀,虽然穷,生活却是简单又快乐!

  言归正传,五六十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,一切吃穿用都是实行配给制度,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配给。学术界对票据的起端,公认的时间在1955年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为标志,之后食用邮票、肉票、布票也诞生,全国2000多个市、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,一切计划供应。这些商品票据实施了四十年,陪伴了所有中国人四十年,也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记忆。

  当时,在城市里,对居民的吃穿用配给是通过票据来实行的,也就是买啥东西都需要票。没有票,有钱也没用,人们出行都要携带者票。

  在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配给制下,票证繁多,通行的票证可大致分为“吃、穿、用”三大类。吃的东西,比如买米用粮票、卖鸡鸭鱼猪等肉类需要相应的肉票,买盐用盐票,除此以外还有邮票、豆票、各种蔬菜票等。

  人民买布买衣服也要布票,除此以外还有棉胎票、棉花票、汗衫票、背心票、化纤票等等。

  在用的方面,人民买洗衣粉、手帕、肥皂、火柴、纸张、自行车、手表等,也都要用对应的票。

  所以,在计划经济体制下,票据可谓是五花八门,票证范围之广、地域之宽、品种之全、时间之长、数量之多,在世界上极为少见。除了买“红宝书”(《毛主席语录》)不用票,买其他东西都要票。

  那时代城乡差别巨大,城市人享受国家供应,除了特殊三年大计划被饿,也不会长期挨饿,只是吃不好菜没肉,偶然才能吃到肉丝,春节才有大鱼大肉吃(长辈们回忆的)。

  五六十年代城市里,粮食都是定量供应,分大小口,成年人月供应标准大多数在二十五斤半到三十二三斤之间。但政府考虑从事不一样的行业的人,对粮食需求特点,在粮票供给上也有差异。

  如城镇居民二十五斤半粮票,机关干部、教师等要多一些,乃二十七八斤。体育教师又比其他教师多一些,这也是因为体育训练,消耗能量多需要粮食多。一线工人做体力活,粮票也多一些,月供应是三十多斤粮票。中学生由于处在长身体的时期,分配到二十八到三十斤的粮票。未成年孩子根据年龄段,给予不同标准的粮票。

  总之,那时代城市里只要孩子出生,凭着出生证到派出所办理户口,之后到粮站办理粮油供应站,于第二月正式供应粮油,每人月供菜油为四两。

  在农村中的农民也叫做“农业户”,由公社大队决定口粮,每人一年大约领三百多斤原粮(即稻谷),秋后交往公粮之后“分红”一次性决算,口粮标准达不到城镇的人口标准,也很难满足从事体力劳动农民的需要。于是,有体力的农民也会多种一些瓜薯豆菜,混一个温饱日子。能力不济体力差的农民家庭,只能挨饿青苗不接。

  当时,人们的工资都不高,基本上也没有多余的钱。但如现代人存钱一样,人们都节省一些粮票,以备家里急需。在当时,粮票可以卖钱,可以换鸡蛋,或者换茶油、换布票等。所以,粮票成了一种“有价证券”,虽然不合法,但有的人在暗地交易。

  50年代60年代乃是一个吃不饱饭的时代,那时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就是问:吃了没?吃什么了?

  饭桌上吃的菜都是素菜,鸡蛋猪肉都是过春节时候的享受。北方人主食可能是玉米、高粱米、红薯等杂粮,玉米面、窝窝头、红薯就成了北方人的主粮,过年时候才能吃上饺子。能够正常的看到,主粮加蔬菜,这也是那时代城市里普通百姓家的一日三餐。

  在那时代所有的供应,不是老百姓想买什么,自己去买什么。那时候是粮站供应什么,老百姓才能买什么。当时食品店销售的糕点零食,饮食店里售卖的包子、油条、干饭、发糕、粉丝、水饺、馄饨等,都需要粮票。粮站里除了供应大米与面粉之外,也经常搭售一些杂粮,如山芋干、玉米、红薯等,逢年过节也销售一些供人们包饺子与裹粽子的糯米和“富强粉”。当时,端午的绿豆糕、中秋的月饼,都是发放票证、凭证供应。

  虽然在那时代无票寸步难行,但是有的票证是常年发放,如粮票油票,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。有些票证只有在大的节日才发放,才会供应这些物资。为此,在节日来临的时候,相关的单位如粮店商店百货商店都要去“组织货源”,也就是到外地采购物资,采购到了,发放相应的票证,老百姓才有吃的机会。

  所以,在那时代,过年的时候,在菜场、商店、百货商店、粮店都是人们在排长队抢购东西。虽然排队累,在拥挤的人群中抢购东西辛苦,但是能吃到平日吃不到的食物,获得普通日子没有的享受,也是非常幸福。所以,老一辈人都回忆50年代60年代是最有“过节儿味”和“节日味”,春节里能吃到平日吃不到的肉和糖,打打牙祭,穿上新衣服,获得隆重的体验,非常开心。

  据我父母回忆,童年时候由于物资紧张,也经常到城市郊区的山地里种一些蔬菜红薯等杂粮,以换得一日三餐的副菜!笔者也认识一个50后,在那时代在机关大院里工作,也经常让妻子在菜园里种菜,给日常生活打牙祭。看来,那时代老百姓吃得不好,小官吏也是如此。

  上学的学生,一般住在集体宿舍,在食堂里吃饭。菜的品种是非常单一,偶然能吃上一顿用肉炒的菜是非常美味与奢侈的享受!那时候的城市人也没享受过什么水果,生活很简朴!

  但是在农村也没有城市如此好。农民交完公粮之后,按照自己在生产队付出劳动力多少计算的工分,领取相应的粮食。生产队里田里种什么,就吃什么。如果在鱼米之乡,可以捕鱼捞虾,在山区里可以打一些野味,作为副食都是可以的。如果在条件恶劣的农村地区,也是非常悲惨。所以,50年代60年代的农村照片,基本没看到一个农民是肥胖的,很多都是瘦瘦的,甚至皮包骨。

  五十年代以后,人们的穿着打扮与革命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,民国时候的西装与旗袍乃是要打倒的资产阶级情调,在人民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大约几十年。在开国大典的时候,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在城楼上集体亮相,身边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,引起了世界瞩目。于是,新中国领导人穿的这一种款式的中山装,也叫做“毛式中山装”。

  “毛式中山装”是四个平平整整的口袋,将领口开大,翻领小,象征朴素庄重的革命精神。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人们能穿上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件令人羡慕的事情。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,乃是有知识、有文化的象征。

  建国后五十年代,女式服装没有这么花俏,统一就是“列宁装”,一般是双排纽扣和大翻领,然后系上一根腰带,凸显女性身体的线条。

  在五六十年代,“列宁装”是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和最青睐的“时装”,再加上留着短发,显得朴素干练、英姿飒爽,乃是那时代女性的时髦打扮。当时工作阶级的女劳模,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、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,都是短头发与“列宁装”的模特装扮。

  因此,“列宁装”不仅是劳模的示范,也是那时代女子时尚流行的服装。“列宁装”与花俏的旗袍等都不同,可以供选颜色不多,都是倾向于清一色的蓝、灰、黑,彰显那一时代艰苦朴素的风格。

  在五十年代,能穿列宁装的都是知识妇女或者女干部,一般年轻姑娘们都喜欢穿男式背工装裤和格子衬衣。一般男工人也是工装裤比较多。工装裤的样式,一般是背带式,胸前有一口袋,戴着圆顶有前檐工作帽、胶底布鞋,布鞋多为手工制作,鞋子如的解放鞋,象征着工人阶级的朴素与劳动的光荣。

  当时,从苏联传入的“布拉吉”连衣裙成为最流行最时尚的服装。“布拉吉”连衣裙特点是宽松的短袖、褶皱裙、简单的圆领、碎花、格子和条纹,腰际系一条布带。这一款式服装,本来是苏联女英雄卓娅就义时候穿的服装,由于苏联援助中国工业建设,自然引进到国内。“布拉吉”服装成为革命与进步的象征,也是五十年代最流行的女子服饰之一。

  在五十年代,上至知名女性、下至基层女工,在大街小巷、建设工地的女工人,都喜欢穿“布拉吉”服装,甚至幼儿园的小女孩也有自己一套“布拉吉”。在那时代,年轻女孩穿着五颜六色的布拉吉,脸上露着笑容,洋溢着青春的活力,梳着油黑的大辫子或者刘海齐眉的短发,上学、开会、上班,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之中。虽然中苏关系恶化后,“布拉吉”的名称不用,但“连衣裙”即“布拉吉”的意译名也一直沿用下来。

  不过,在计划经济的五六十年代,城市里普通老百姓能穿上新衣服的机会很少。当时候来购买布料、衣服、蚊帐、床单,乃至布袜,一切含有棉纱成分的产品,都需要定额配给的布票。

  当时,城市里不分大小口,每人每人每年一丈二尺。有几年少一些。由于布票紧张,一般家庭在做衣服买衣服时候都是精打细算。如年纪大的不讲究衣着,很多都不添置新衣服,省下的布票供年轻人使用。一般家庭,都是先给老大添置新衣服。老大穿着旧了、小了,然后给老二穿。老二穿小了,又再给老三穿……衣服都是破了、旧了都不丢弃,补了又补,穿了又穿,以至补丁垒补丁也是经常见的事情。

  在六十年代,城市里普通居民着装都是比较传统,男子春秋都是中山装、工装、军装为主,夏天很多都是背心、衬衣,蓝色的短裤或者长裤为主。女性夏季一般都是碎花衬衣,长裤为主,很少有裙子。文革时候,绿军装风行全国,样式都是中山装系列,胸前佩戴一枚毛章。

  农村的农民一般都是干农活穿的服装,由于生活条件不好,很多都是大窟窿小眼,叠上补丁,非常简朴。

  在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,城市居民住房也是一概国家分配。机关干部一律由单位或组织安排住房。没结婚的女青年或者男青年就是数人住一间宿舍,结婚夫妻可以分得一间房,如果有家属(配偶、父母、子女)等,单位分的房子稍微大一些,可以腾出小块地方当做厨房。

  虽然那时代是单位分配房子,但是房子却是非常简陋。如50年代初期城镇工人的住房,根据城市市区工业分布来建设,目的也是为了方面附近职工的工作与生活的需要。那时候的国有企业的职工住宅,大多数是四层左右的小楼,屋顶比较高,达3米左右,有的高达3.5米,窗户却很小,不够通风。房间的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间,没有厅,只有一个狭窄的过道,这也是参考了苏联的住宅建造模式。

  如一个中师毕业的50后,1961年当小学教师,住的就是四人一间的民房。然后1962年到中学任教,住在大门口的厢房内,房间面积就是六平方米,房间内只能容下一张床、两张课桌和一条方凳。而且,宿舍没有独立的卫生间,一律上公共厕所,那时候厕所也叫做“茅房”。

  在城市里住房通常有两种,一种是祖上留下的房子,乃解放前留下的旧民房,狭窄、潮湿、阴暗,一家十个八个挤在一起居住。这一种私有房产是不多的,如果多了,“土改”或者私营工商业改造时候就把这些多余房产“没收”。还有一种是单位分配的“房管所”公房,也就是民居,环境阴暗潮湿,也是狭窄闭塞,又陡又仄的楼梯。有的仅有一斗天窗,采一线光亮而已。

  所以,50年代60年代,很多城镇居民,都是一家祖孙三代都蜗居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间,老老小小全部上里弄巷道的公共厕所,各家各户都自备一马桶,或一痰盂,平日装屎盛尿,满了则拎去厕所倒掉。清晨的时候,也就是公厕最热闹的时候,因为老老少少都倒一天的粪便,乃市井一观。有时候,也是几家共用一个灶台或者厨房,叮叮当当地煮饭烧菜,嘈杂又热闹。如根据资料统计,1978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住宅面积3.7平方米,能够正常的看到住宿环境之简陋。

  不过,50年代60年代的城镇居民与广大农村的农民,虽然居住环境比较简陋,但是不用交房租不用还房贷,生活成本小与生活上的压力小。

  50年代或60年代住草房,这也是那时代大部分农民居住环境的真实概括。当时,农民一般都是居住在土墙草顶。山区的农民一般为了让土墙牢固,用石头砌成墙基。在平原地区的农民,就用砖砌成墙基。房盖一般就是茅草,条件稍微好些的上海农村,大多是传统砖木瓦顶平房和竹架草屋。所以,当时大多数农民都住在茅房、土坯房、石头房、平房、钻瓦房不多。

  当时农民一家老少虽然挤住在草房里,虽然简陋,常常看到老鼠、跳蚤或者虫子。农村的房屋多数比较陈旧、破烂,房屋间数少,家庭人口多,一间屋放几张床,几个孩子睡一张床。如有资料统计在1978年,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约为四平方米,能够正常的看到那时候居住的简陋。

  在50年代60年代,交通工具没有现代方便,没有现代的电动车、汽车、高速公路、高铁。“交通基本靠走,通讯,取暖基本靠抖,治安基本靠狗”,这也是5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交通工具的真实写照。

  对于县城和广大农村人来说,要出门就是靠徒步,农村话叫做“起旱”。当时,干部下乡,则靠徒步。学生上学,靠徒步。走亲访友,靠徒步。迁徙搬家,更是依靠徒步。所以,那时候的人都是特别能走路,一天走上六七里不在话下。

  当时很少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,北京市农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数量,1956年为13俩,1957年为16俩。能够正常的看到,那时对农村人来说,自行车如现在的宝马车一样昂贵。人们的出行主要靠步行、畜力车、牲畜等,用独轮车(木轮)、大车、地排车运输。

  在50年代城市,绝大多数人没有乘过公共汽车,就是自行车,也只有极少数职工家庭才拥有。在城市,公共汽车虽然持续不断的增加,但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,也不能完全依靠公共汽车出行。这样,自行车也成为城市除了机动车之外的主要交通工具。

  在那时代,上海永久牌自行车如同现在宝马、奔驰一样,是万众瞩目的单车名牌,还有“飞鸽”、“凤凰”自行车也都是品牌货。一部自行车的价格大约是150块钱,那时候工人工资也很低,一个月才二三十元,买一辆自行车耗费工人半年多工资。而且,那时候买自行车需要票证,自行车票不是长年发,偶尔发一次,数百人中难得一张,为了买上自行车更多人愿意托关系走后门。

  从这些描绘能够正常的看到,50后60后的计划经济时代,居民生活都是配给,物质生活水平虽然不高,生活比较清苦,却没有太多物质追求,人民生活简单又单纯,这也是那时代的特点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终成定局!俄方亮明背后底牌,与中国1.5万亿大单谈成,外媒:根本拦不住了

  42岁阿隆索神了!药厂33场不败轰97球,三线决赛抽签:利物浦+勒沃库森抽大礼包,罗马PK布莱顿

  多位机主报告苹果Vision Pro前置玻璃在未跌落或移动的情况下发生破裂

  苹果 AirPods Pro 耳机曾考虑命名为 AirPods Extreme

友情推荐
友情推荐
集团邮箱
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

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8号

邮政编码:100026

咨询热线:010-65815258

电子邮箱:ghjt@bjghjt.com

举报电话:

65812299

举报邮箱:

ghjtxinfang@163.com
©2018 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-爱游戏体育在线-爱游戏打开登录网址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43767号-1   技术支持:爱游戏官网网页版入口   网站地图 XML